本報記者追隨追雨人,乘坐增雨飛機,穿隨身碟越雲層,感受我省人工降雨過程
    在升空的“運12”飛機上,機長馬會軍根據雷達顯化療副作用示修正航線藎
    ssd固態硬碟本報記者 郭亮 攝
  1.增雨飛機固態硬碟奔向雲層
  2.起飛前對飛機系統進microSD行仔細檢查
  3.地勤人員起飛前為飛機加油
  4.添加固態碘化銀煙條
  5.增雨飛機準備起飛
  6.航程異常顛簸,飛行員小心地操控著飛機
  7.飛行途中,工作人員觀測、記錄飛行數據
  8.工作人員打開液態二氧化碳閥門開始增雨
    有這樣一群人,他們帶來“久旱逢甘霖”的喜悅,卻承受著雲層中顛簸的痛苦。他們坐在飛機上,穿越雲層,是為了“求雨”。8月16日,記者跟隨這些追雨人,乘坐增雨飛機,穿越雲層,感受人工降雨的過程。
    當日早8時05分,長春龍嘉機場。當日我省出現適合人工增雨的天氣系統,來自內蒙古興安盟的一架“運12”飛機,從機場起飛,搭乘興安盟人工影響天氣指揮部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呂冬柏和周晉隆、兩名機組人員及本報記者,一同升上高空。
    東北三省及內蒙古自治區形成聯盟,相互協調配合共同抗旱。而我省僅有一架用於人工影響天氣的飛機,型號是“運12”。遼寧有3架、內蒙古有4架、黑龍江有兩架飛機可供我省協調使用。此次我省乾旱,內蒙古興安盟的飛機在14日就到達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增援。
    在起飛前,工程師檢查飛機,機組人員加註燃料,隨後將增雨作業需要的催化劑固定。人工增雨的催化劑主要有兩種,一種是液態二氧化碳,另一種是碘化銀。
    8時40分,飛機的飛行高度達到約3000米,此時飛機已經很顛簸。不同於普通飛機的避開雲層,人工增雨飛機就要“逆勢而上”,一定要進入雲層,在雲中穿梭,因為往往只有在雲層較厚、天氣相對惡劣的情況下,才會有“增雨”的條件。
    隨後,操作人員點燃了固態碘化銀煙條。一根碘化銀煙條可持續燃燒約25分鐘,在這段時間內,飛機可飛行100多公里。此次飛行,飛機從長春出發,經由磐石、樺甸,再向長春方向返回。飛機上攜帶的碘化銀煙條,可滿足全程的人工增雨工作。
    “運12”型號的飛機,密封性並不好,有時候在飛到海拔較高的地方,可能會有缺氧的癥狀,因此在機艙內會配備氧氣罐。同時氣溫也隨之降低,在飛機上要常備幾件軍大衣。
    “運12”飛機的飛行高度可達7000米~8000米之間,而一般東北三省及內蒙古自治區的增雨飛機,作業的飛行高度會在3000米~4000米之間。
    10時20分,經過兩小時十五分的飛行,增雨飛機返回長春龍嘉機場。
    從8月14日至8月16日,我省共協調4架增雨飛機,飛行13架次。工作人員說,“雨人”的工作,並不是對抗大自然,而是順應規律,讓雨下得更多些。
  ■記者手記
  一次難忘的顛簸旅程
    飛上高空的感覺,不一定都是快樂的,這次我深有體會。
    為了這次採訪,我自認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,因為早已知曉飛行將異常顛簸,所以登機前就準備了防暈車的藥。
    剛上飛機,工作人員直接就問:“你買保險了嗎?”看見他一臉的嚴肅,才發覺這不是玩笑。
    由於“運12”密封性不好,雖然吃了防暈車的藥,但飛行一段時間後,我依然感覺開始頭暈、噁心。這樣的感覺,在穿越雲層時越發強烈。待飛機稍微平穩一些,我起身想到機艙尾部拍照片,可剛剛走出幾步,就被工作人員叫住,原來機長在對講機里通知暫時不要在飛機內走動。
    而看到我身邊這些“追雨”的人,每次都必須義無反顧地直面雲層,讓我開始欽佩於他們的勇氣。
    雲層很美,乘坐這樣的增雨飛機,讓我離雲層更近。那些曾經我站在地面仰望過的雲層密佈和大雨傾盆的景象,此刻都處於我的鳥瞰之下,這一切將會撫慰地面上乾燥的土地。而我所乘坐的增雨飛機,我身邊的這些工作人員,就在為這一切助力。
    本報記者 郭亮 文/圖
  (原標題:B01版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z79uznd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